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访谈

2013/09/11 11:25:11   5573   用手机打开   作者:世贸通移民   在线咨询

希腊移民聆听希腊故事: “只有本着‘植根异土,善传生计’的传媒理念,凭借客观深度、准确时效的新闻和及时的媒介传播,才能为当地华侨与主流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辑汪鹏日前在甘肃采访时如此说道。

 

 

《中希时报》是希腊以及南巴尔干半岛现在唯一一份华文纸媒,于2005年1月发行,为了更好的服务当地华人社会,于2010年创办了希腊中文门户网站—希中网。80年代初出生在中国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现在是希腊《中希时报》总编辑,也是该报的创办者之一。

8月30日至9月6日,应中新社邀请,汪鹏与其他海外华文媒体同仁一起参与“行走中国—甘肃团”,走访甘肃八千年文明遗迹。在农耕文明的发源地--甘肃庆阳,这位年轻的总编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打工留学生的海外创业史,讲述起作为一个华人在海外对中国文化眷恋的“中国梦”。

“毕业后两手空空,两袖清风,有的只是满腔热血,当时的华人在希腊一门心思做生意,文化领域几乎空白”,汪鹏说,我就是想填补这片空白,让希腊的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阵地”。

2002年,汪鹏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留学希腊。“我学的专业是设计艺术,但是我认为了解祖国和传递中国文化,办报纸传递新闻资讯才是最有力量的。”

当时,汪鹏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喜欢希腊的神话和历史,憧憬爱琴海的浪漫情怀,留学两年,更让他对这个国家有了感情。“希腊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汪鹏说,这些年吃过的苦、走过的路太多,但从来没有改变过我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希腊的华侨华人做点事情的初衷。

现在的《中希时报》和希中网在希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汪鹏也在雅典几乎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有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为希腊带来了很多另一个“文明古国”的现代信息。

“报社成立初期可谓困难重重,最“惨淡”的时候,采访、写稿、美工、排版、发报,所有事情只能自己一肩挑起”,汪鹏回忆说,曾经有约半年时间,整个报社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而他依然咬牙坚挺着按时出刊。

“希腊人对中国人十分友好”,汪鹏说,自从十几年前第一批华侨华人开始来到希腊,给当地人带来了地道的中国商品、饮食,而华侨吃苦耐劳、默默坚守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身边的希腊人。

汪鹏说,华侨自己需要有一个交流的信息平台,语言的阻隔,陌生的环境,他们也迫切需要知道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里,每天都发生着什么,报纸上说些什么,电视上讲些什么,热热闹闹的宪法广场上旌旗招展、游行示威,究竟是为什么。而这样的信息,切身地关系着在希腊生活的中国人的今天和明天。《中希时报》就是这样一个以古老的中国方块字搭建的信息平台,她把希腊发生的大事告诉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把国内发生的大事告诉关心家乡的远游子。在真实生活的希腊、雅典之上,这样一份报纸,以纸质媒介《中希时报》和网络门户平台“希中网”的方式,给人们描述了“又一个希腊”,“另一个中国”。



投资有风险,以上信息供参考。

分享:
更多希腊移民信息
移民希腊
移民评估
移民评估 资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