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美國移民局(USCIS)發佈了有關H-1B簽證10萬美元申請費用的最新指南,明確了適用範圍和豁免條件等。請與世貿通集團一起來看看。
需繳納10萬美元費用的情況
1. 申請人在美國境外且無有效H-1B簽證,僱主為其提交的新H-1B申請(在2025年9月21日凌晨或之後)。
2. 申請人雖在美國境內,但因身份失效、離境等原因,需通過領事通知、入境口岸通知或飛行前檢查辦理簽證的H-1B申請。
3. 在美國境內提交身份變更、延期或修改申請,但USCIS認定申請人不符合資格(如無有效的非移民簽證,或者申請人在身份變更請求裁決之前離開美國導致身份轉換失效等)。
無需繳納10萬美元費用的情況
1. 已持有有效H-1B簽證的申請人,出入境或續簽不受影響。
2. 2025年9月21日前提交的H-1B申請繼續按舊規處理。
3.申請人在美國境內,以合法身份(如 F-1/OPT)通過「身份轉換」 或「簽證延期」申請H-1B,且在批准前未離境,不適用10萬美元附加費。若申請人在美國境內獲批H-1B簽證後離境再入境,只要持有當前有效的 H-1B 簽證,也不被視為需繳納該費用。
4.從F-1學生身份在美國境內轉為H-1B的申請人,即便之後出境再貼簽,也不受影響。
費用支付方式
僱主需在提交H-1B申請前通過 Pay.gov(https://www.pay.gov/public/form/start/1772005176)支付10萬美元,並隨案提交支付憑證。若符合國土安全部部長的「國家利益豁免」條件,需附上豁免證明。未按要求提交憑證的申請將被拒絕。
豁免條件
國土安全部部長可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批准豁免,需滿足以下條件:
(1)外籍員工的工作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2)無美國工人可勝任該崗位;
(3)外籍員工不會危及美國安全與福利;
(4)支付費用將「嚴重損害」美國利益。
這一政策並非外界最初擔憂的「一刀切」,而是一次更為精細的調整:它將主要影響身處境外、尚未持有有效H-1B的申請人,同時為已在美國本土求學並積累工作經驗的留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層」。這在短期內客觀上緩解了留學社區的焦慮。
雖然,當下影響有限,但風向已變!
1)短期:境內路徑更「穩」,焦慮趨於可控
在美就讀與工作的申請人,只要保持連續合法身份並在境內完成身份轉換/延期,一般不觸發10萬美元附加費。這為大量留學生(F-1/OPT→H-1B)提供了合規與成本的可預期性。
2)中期:名額競爭的結構性變化
高額費用將顯著抑制境外直申,把更多需求「擠」向境內申請池,競爭重心將更多集中在美國本土高校畢業生與已在美工作的群體。
3)僱主端:成本與合規雙重考量
面對新增的成本與流程不確定性,企業人力策略可能變化:招聘偏好轉向已在美、可直接完成身份轉換的人才,並降低對H-1B的依賴度。以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為例——這家是美國最大的簽證員工僱主之一、2025年獲批 5,505份H-1B、僅次於亞馬遜的10,044份。其CEO已表態未來停止通過H-1B招聘新增員工,轉為「本地優先」,以落實「降低對簽證依賴度」的策略。換言之,連以H-1B見長的頭部僱主都開始傾向「只招本地、少走簽證」,用工風向的變化不言自明。
4)與「薪酬抽籤」邏輯的聯動風險
未來抽籤轉向以薪資等級為關鍵變量,高薪崗位與頭部offer 的名額優勢將被放大;相對地,初級/應屆與中小企業崗位面臨的壓力會增大。在10萬美元新案門檻的疊加效應下,競爭重心將進一步傾向高薪、在美、身份穩定的申請人與僱主組合。
身份前置:
從「求籤證」到「配身份」
在這樣的背景下,身份穩定性變成了求學與職業規劃的第一變量:抽籤、身份失效、離境等任一環節的不確定,都會轉化為機會與時間成本的不確定,單靠一紙offer很難對沖政策與配額的波動。
因此,越來越多家庭開始前置身份規劃,將EB-5作為主路徑:以取得綠卡身份為目標,路徑更可預期,且不依賴僱主贊助與薪資權重;身份先行,職業選擇與地域選擇更自由,子女教育與家庭落地同步推進。
自2022年《改革與誠信法案》實施以來,EB-5更是迎來三項關鍵革新:預留簽證名額充足,享受免排期待遇;鄉村EB-5項目,享有優先審批權;允許"雙遞交"申請,同步提交I-526E和I-485申請,最快3個月左右就能拿到Combo卡,實現合法居留與工作。目前正是通過EB-5移民的最好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EB-5祖父法則已進入最後一年倒計時(2026年9月30日到期)。在此日期前遞交的申請將受現行政策保護。機遇稍縱即逝,越早遞交,越穩妥!
詳詢中國內地:400-138-2929,中國香港客服中心:(852)2802 8798
下一條:葡萄牙入籍政策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