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融入”應是“和而不同”

2015/06/26 09:53:02   2245   用手機打開   作者:世貿通移民   在線咨詢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發表署名文章,對新移民該如何在新加坡這個多元社會裏尋找定位發表了見解。文章摘錄如下:

理性決定去留問題

新加坡的曆史沿革及發展決定了這是一個有目的、有限制的開放容納的社會。所謂目的就是能夠促進國家發展,所謂限制就是“聰明能幹”、“受過良好教育”、“充滿活力”的“有用之人”。新加坡作爲一個成熟的經濟體,有著全面完善的社會功能,是以更爲理性客觀的系統決定論選擇人才,讓人口流動、結構調整。因此,無論你是來自哪裏,只要是能爲其所用,就會留下。

另一方面,“良禽擇木而棲”,海外人才也是在主動或被動地選擇決定之後,留在這裏。從這過程看來,更多的是理性決定的去留問題。因此,我們或許要有所區分地探討和評估“融入”。在商業社會,我們在任何環境下生存,首要解決的還是衣食住行基本問題,如果有穩定的工作,有相對合理的薪水,有可以交流的朋友,生活或者生存還是很容易滿足的,甚至在哪兒都一樣。因此安身立命和諧相處是必要的,進而追求發展,主動融入。“融入”是一個全方位進行式動詞,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那麽,“融入”是不是真的就要“脫胎換骨”呢?衆所周知,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多元文化,不同宗教信仰融合的新興移民國家,有著對于不同文化、人群的吸納接受,有人把它稱之爲“沙律文化”。原汁原味原樣呈現,人們各得其所,有著相對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和海派文化特質。所以說,“摒棄原有文化,擁抱本地文化”的觀點似乎也與本地文化模式並不符合。

無需摒棄原有文化

我們大多數新移民都是已經接受過比較好文化教育的,在成年以後,在思想情感都比較成熟,來到這個嶄新的地方,頭腦中固有的思想決定了我們對于本地文化是一種分析、比較、判斷、接受的過程,而非照單全收,如果固有觀念非常頑固,就難免“擇善固執”。

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腦存量,多了解一些本地文化。這種了解不僅要關注當地媒體,多和當地人交朋友,多聆聽他們的談話,了解這個時代的人們在想什麽做什麽,同時還要多了解他們的曆史發展過程,以明白形制轉變的原因。

多元文化相安無事濟濟一堂,這說明了一種文化自信。對別人包容,而不是先把別人打擊摧毀消滅,然後誇耀鋪陳樹立自我,作爲新移民完全沒有必要爲了所謂“融入”摒棄自己的原有文化,脫胎換骨變成所謂地道的新加坡人。相反要堅守自己的文化自信,並將這份自信呈現在這個開放容度的社會。

“融入”其實是和而不同,其實是更加有所作爲。

熱點: 投資移民   新加坡   新加坡經商  
1 2
分享:
更多新加坡移民信息
移民新加坡
移民評估 資料索取 官方微信
二維碼